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dropin.org)(xys-reader.org)◇◇

  为什么报道科学新闻的多是“科盲”?

  作者:李微敖

  方舟子博士就央视在转播“嫦娥一号”的电视节目中记者的“科盲级”提问,
有感而发《懂得科学才能报道科学》,对于这个话题,我也是由来感触很深。因
为,我曾有过在长达2年的时间里以“科盲”身份报道科学新闻的经历,愈到后
来,愈感觉力不从心。常说记者是“万精油”,实际上这种“万精油”在很多时
候,比如需要相当专业背景知识的医疗、健康、科技、生态、考古等新闻领域里,
是失效的。

 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在中国从事此类“科学新闻”报道的记者,很多是
“科盲”——我在原来的城市当报纸记者时,一个主要的报道领域,就包括“科
学新闻”。就我所知,在那个城市从事此类新闻报道的记者,当然我也在内,
100%属于“科盲”。即使放眼全国,普通大众媒体(不包括专业的科学新闻媒
体)中从事科学新闻报道的,不是“科盲”的记者及编辑,也屈指可数(的确有
虽是文科出生,而堪称目前中国最好的科学新闻记者的例子,但仅仅是个案)。

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,我觉得原因大致有:

  (1)中国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文科出生,似乎天然对理工科知识
缺乏了解,甚至是兴趣。具有理工科背景的新闻从业人员,在整个行当里,似乎
不超过5%——当然,我没有实质的调查数据,仅仅是凭行内从业经验进行的推
断。

  (2)中国新闻媒体从业门槛比人们想象的要低很多,尤其是电视一行(不
包括互联网等新兴媒体,传统媒体的门槛大致情况是杂志>报纸>电视=广播)。
我原来也在湖南卫视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,刚开始很惊诧于我的同事里,竟有不
少17、18岁就以正式员工身份(在电视台取得正式编制,是相当困难的)在里面
工作,学历,自然不用说。哪怕就是唯我独尊的央视,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也是普
遍存在。“嫦娥”的报道是一例,印象里很深的还有2004年雅典奥运会,对体育
完全白痴的央视记者,面对刚刚获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,只会问,“你现在是什
么心情,你是不是感觉很激动”。

  (3)中国媒体管理层,普遍急功近利,很多时候,也缺乏正确认识。在媒
体自身招聘新员工的广告上,专业要求大多是新闻,顶多加个中文、外语、法学、
经济学,几乎不见指名道姓要求有理工科背景;在记者和编辑的新闻领域划分上,
也很少考虑他们的专业背景,随意性很大,类似于很多时候的政府官员配置——
不懂医学的管医学,不懂生态的管生态,没有文化的管文化。此种原因,我以为,
其本质还在于中国媒体的低水平竞争,低水平的从业人员,低水平的新闻品质,
并不影响他们获取巨额的广告利益,也不影响他们的“江湖地位”。而且聘用
“一抓一大把”的新闻专业毕业生(新闻专业在中国高校里相当泛滥,我知道最
极端的例子,就是一个烹饪专科学校,也开设了影视编导的专业),“一抓一大
把”的新从业者,可以为他们节省大量的“不必要的”人工成本。

  当然,一切都有例外:低学历从业人员,如仅有高中或大专学历,也有做得
非常出色的。

  我原来的同事里就有2个这样的人物,仅仅是高中毕业,但毫无疑问是那座
城市、乃至全国最好的记者之一;在当前中国新闻品质最好的报纸,比如《南方
都市报》《新京报》,也不乏这样的“奇人”存在。

  不过这些记者的报道领域都偏向于故事性很强的社会新闻,而无一属于科学
新闻。

(XYS20071121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dropin.org)(xys-reader.org)◇◇